大數據時代,看大屏顯示拼接屏如何選購?
數據越來越多,形勢越來越復雜,互聯(lián)網思維的競爭壓力,讓未來的方向更難抉擇,大數據被重視自然而然順理成章,但大數據的發(fā)展面臨共享難度大、壟斷程度高﹑融合能力差、應用價值低以及安全風險大等一系列制約因素。因此一些專家認為,數據的“量”已經不再是數據的重點了。與其一味地追求數據量,還不如好好研究如何提高手頭數據的利用效率。隨著數據量的不斷增長,數據分析方法也將進一步提高。對于終端顯示設備的要求也會增加,終端屏顯的大小直接影響到數據的直觀展示和對比分析。目前大屏顯示上都采用拼接的方式,主要分為三種類型:LCD拼接屏、LED小間距拼接屏和DLP背投拼接屏。
亮度:三種拼接技術都不用擔心不夠用。DLP拼接亮度,盡管采用了激光光源后亮度逐步提升,可是由于成像原理不同,其和LCD及LED主動發(fā)光的拼接屏抵抗自然環(huán)境光上還是有差距的,但是在大多數應用場合中,DLP拼接亮度依然滿足基本需求。小間距LED屏有“低亮高灰”這一主打特點,低亮高灰是指降低亮度的同時不損失灰度與畫質,大型會議室一般選擇小間距LED屏。
對比度:小間距LED是最高的,DLP拼接單元和液晶相比差距不是很大。而從需求端看,三大技術的對比度都超過實際顯示的需要和人眼的分辨極限。這就使得對比度效果上,三種技術畫面優(yōu)劣更多取決于軟件的優(yōu)化,而非硬件上的極限值。
分辨率:DLP拼接、液晶拼接一般都是顯示屏供應商設定好了多少,從而實現(xiàn)多少的分辨率;對于小間距LED而言,分辨率則是由用P幾點間距的顯示屏以及顯示屏面積大小來決定,點間距密度越大,分辨越高。
反應速度:這個方面主要針對動態(tài)畫面的拖尾問題,也是液晶最顯著的弱項之一。而對于其他兩項技術基本沒有視覺上可見的反應速度不足,液晶的拖尾本質不是因為液晶的反應速度低于肉眼的極限,而是因為畫面中的運動元素在距離推移上導致的延遲桑加。這一原理決定了反應速度上的劣勢,也并不顯著影響該產品在多數客戶需求中的應用——大屏視頻墻大部分市場需求都不以運動效果為核心。
色彩范圍:一般不是拼接墻產品最關注的方向,除了廣電等應用場所比較重視外,對于色彩還原范圍的需求,拼接墻市場從未嚴苛過。從比較角度看,小間距LED是天然的廣色域產品,DLF拼接和液晶則取決于采用何種的光源。
刷新頻率:是有效抑制屏幕畫面閃爍感的關鍵指標。LED 屏的刷新頻率一般都很高,DLP也可以達到60-240的水平,液晶多數是60-120的水平一―都超過人眼分辨極限。
大數據時代需要加強軟件開發(fā),獲取大數據中有價值的信息,但軟件開發(fā)的同時,需要強大的硬件支撐,大數據時代也好,努力邁向智慧城市也好,其目的都是為了方便用戶,讓用戶有更好的交互體驗,生活更加方便、快捷。
- 上一篇:立式觸摸廣告機的發(fā)展 2021/9/30
- 下一篇:當會議一體機觸摸屏反應不靈敏了,該怎么處理? 2021/11/2